腦血管病在全球居死因第二位,在中國近年已躍升為首位死因,且是導致成年人長期殘疾的主要原因,其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已成為全球性公共衛生問題。2023年5月9日的“精研薈”交流會將視角聚焦到腦血管疾病。來自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協和醫院神經內科的賀權威教授系統性地介紹了卒中后認知障礙的診治,并與張慧萍教授和楊航醫師圍繞各自的病例進行了深度交流與探討。
賀權威教授從卒中認知障礙的概念入手,逐步引出臨床上對卒中認知障礙的診斷評估與治療手段。首先,我們需要系統性地了解什么是卒中后認知障礙。卒中后認知障礙也稱作PSCI,PSCI是指在卒中事件后出現,并持續到6個月仍存在的以認知損害為特征的臨床綜合征。其中診斷PSCI需要明確三個要素:卒中和認知損害的事件關系、明確的卒中診斷、存在的認知損害。PSCI不僅會增加患者死亡風險,還會對患者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因此病人在卒中急性住院期間,評估卒中前的認知狀態和簡短的認知測試都是非常必要的。隨著病人的病情穩定,卒中恢復期同樣也需要全面的評估。中國卒中學會推薦卒中后每3個月進行認知評估隨訪,明確PSCI的發生及演變,必要時進行更詳細地評估測驗。當患癥完成了診斷與評估,接下來就需要考慮到PSCI治療。在卒中相關的指南共識提到膽堿酶抑制劑加蘭他敏擁有很高的循證級別并高度推薦。不管是基礎研究還是臨床研究都表明加蘭他敏可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江陰人民醫院張慧萍教授分享了一例伴有認知障礙和運動障礙的腦?;颊卟±??;颊咧髟V反應遲鈍伴隨右側肢體活動障礙2天,加重一天。綜合常規檢查,認知功能評估和影像學檢查來看,患者被診斷為腦梗死伴隨高血壓2級。醫生以提高患者認知功能為目的,使用為期14天的氫溴酸加蘭他敏肌肉注射治療(7.5mg/次/天)?;颊咴诮邮苤委熀?,肌力從4級提升到5級,NIHSS評分從治療前的10分下降至6分。在認知功能方面,MMSE評分從10分提升至20分,MoCA從12提高至22。
武漢協和楊航醫師分享一例缺血性腦卒中偏癱病例?;颊咧髟V右上肢乏力伴吐詞不清,醫生通過各項檢查判斷患者額下回后部Broca區和大腦皮質運動區存在血管性卒中。楊航醫師綜合多種藥物與氫溴酸加蘭他敏(肌注,5mg/1次/天,2d;肌注,5mg/2次/天,12d)聯合使用,患者在治療后右上肢恢復肌力,右下肢肌力也同樣得到了提升。1個月后,患者的肌力仍在持續性地改善。
賀權威教授結合兩個病例以及自己的臨床經驗分享了自己的治療心得。賀教授提到腦外傷后也可能誘發腦梗死,但一般情況下,患者在受到腦外傷后的一周或兩周后出現腦梗死。有些患者本身存在不穩定的斑塊,在劇烈運動后斑塊脫落形成動脈到動脈的栓塞;還有些患者在劇烈運動后,動脈夾層或者內膜的損害導致血管閉塞。后者可以考慮使用抗血小板的藥物防止栓塞的形成或者擴大。楊醫生的病例是血管治療后出現的腦梗死的患者,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在手術前或者手術期間的抗血栓手段不足,也可能是患者的特異性導致患者自身抗血栓的能力不足?;颊咴谛g后血栓有明顯的增大導致右側肌力不足,但使用加蘭他敏后整體情況的得到了改善。綜合賀教授科室的用藥經驗來看,加蘭他敏從小劑量使用病人有很好的耐受性,其副作用相對較小。